從人民與政府的關係而言,我們可以把政府想像成經濟市場上的代理(Agent), 而社會體系內的人民就是客戶(老闆), 政府就是要為老闆(人民)服務,照顧他們的需要。老闆們可以決定社會的發展方向,然後吩咐及交由代理去代辦各項細節,並且時常報告,交出成績。假使這個代理不好,老闆便有權將之解僱,另請適合的代理繼續為社會辦事。
人民擁有決定權是民主的核心價值,亦可以說是一種最純粹的根本意義。由於時代變遷,社會發展久遠,以致大部份人並不知道政府或首長只是為人民服務的代理,結果變成政府才是老闆,人民卻成了奴僕的情況。事實上,民主本身就是與生俱來的權利,或者說是人類自然而有的事。原始人共同推選一個族長,古希臘民眾共同討論決定事情的議事廳,都可以說明民主是一種天生的權利。
社會上總是有一些人在質疑那一些人值得享有民主,什麼時候才應該實行民主;又有的說社會應該在經濟起飛後,或是教育水平達至「一定程度」,才開始推行民主政制,以免為社會帶來不良惡果,甚至經濟崩潰,社會不穏。
這完全是一種無意義的爭論,因為民主就是共同決策,亦可說成是集體負責制。今天這個政府沒有為人民帶來預期的目標(例如經濟繁榮),明天我們可以把它換掉。而所謂預期的目標正是所有人或是大部份人的共同願望,不管那個人是文盲、富商、或是殘疾人士,只要是屬於這個社會體系的,就有為自身及社會利益發言及參與決定的理由。不管你的教育高低,身份為何,肢體怎樣,你都無法預知你的想法或決定就是「最好」的、能為社會及所有人帶來最大好處的,亦因此要採取共同決策(民主)的模式,以滿足大部份人的意願之同時,亦期望集多數人的智慧去制定更好的政策,向美滿的社會目標邁進。
對於民主選舉必須要待全民教育水平達至一定程度才能施行,完全是一種謬誤以及欺人騙己的說法。教育水平之高低與社會最終能否達至既定目標並無必然關係,作出何種選擇和決定更是與教育水平不一定有所關連,因為我們天天都在作出人生的抉擇,不見得教育水平高的人每次作出抉擇都是絶對「較好」的。設若大部份人都是以自己利益出發作出抉擇,就更不存在教育水平高的人的抉擇或決定會顯得比相對教育水平低的人優秀和出色;反之應該讓每個人都至少能在利己的前提下,公平地以一人一票的民主方式享有社會決定權。
現在社會的情況是,政府做得不好,向商界巨賈傾斜,民眾只能心有不甘地噁忍,因為這個不是民主制度。而如果這個不好的政府是在民主之下產生的,縱使不滿也算是心甘命抵,因為那是民眾自己抉擇出來的,但不打緊,民眾還有機會在下次選舉中糾正過來。就好像彼岸那樣,選錯了貪官,不要緊,吸取教訓,再選個清官,再做決擇。在真正的民主政制下,你至少有翻身的機會,而不用苦忍一輩子!
立法會選舉才剛結束半天,報章新聞就已經出現商界憂慮將來全面普選香港政治大亂,想必他們均認為自己的智慧凌駕數百萬人之上,而全港市民都是不為己想,希望社會大亂的庸人,還是他們真心盼望所有星斗市民都變成他們心目中可被愚弄的庸才?
今天還有這麼多反對或質疑民主好壞的人,大抵不是盲目尊崇君君臣臣,就是非民主之下的特權利益者;而最可悲亦佔最大多數的是對民主毫不瞭解卻又只會反對的人,他們將自由和民主混淆,視為一體概念,並且將大眾傳媒的報導視作知識,而非資訊!眼下港人對政制似明非明,對民主模糊不清的概念,正是教育制度的敗筆。真不知道現在的通識教育課有沒有一章是講述什麼是民主,或是說明和比較各種政治概念。如果有,香港的未來才能叫人有所盼望!
正如民主倡導者昂山素姬所說,民主選舉,今天這一分這一刻就能實行,任何等待都只是藉口!
(寫於2008年9月)